昨天,幫忙撰稿的雜誌總編告訴我,她的特約編輯說,整本雜誌的稿子就是我寫的最好。乍聽當然覺得有點高興,卻又覺得受之有愧,因為我老是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,所以我囁嚅著說:「沒有啦!可能其它的文章是報導比較專業的東西,所以她就覺得旅遊跟美食比較有趣。」
總編輯搖搖頭,意思是說,不是這樣的。
  而記憶中,這位我連她大名都沒記住的編輯,曾經在我之前寫另外一本雜誌時,就稱讚過我,說我是裡面寫的最好的。
  真是謝謝她的讚美,讓我會一直記得提醒自己要用心,不要讓人家覺得怎麼這次寫的這麼糟。

  寫稿寫了這麼多年,老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長進,雖然每一篇文章我都很努力想要寫好它,也確實磨了很久,可是真要問起我對自己的哪篇報導感到滿意,我還真說不出口。
  可是,今天我要幫雜誌寫一篇千字採訪文時,因為受訪者講的話過少,我忽然想起一年多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(報導同一個產業),所以我搜尋出這篇文章,想看看當時寫了什麼。閱讀的時候,我有點訝異,因為那篇文章結構之完整、描述之用心,都讓我真的頗為疑惑:真的是我寫的嗎?我寫過這樣的文章喔?
  那不是一種沾沾自喜,也不是一種得意洋洋,而是一種,寫稿就是要這樣,如果不能夠讓讀者可以從中間得知正確的資訊,如果不能夠讓自己閱讀起來也覺得無愧於心,那麼,這篇文章實在不應該交出去。

  我寫了四年多的一本旅遊情報誌,在二個月前換了新的總編輯,換她接手後,第一次發稿給我,第二次(也就是這一次)就沒有再發稿給我。我很難過也很在意,我想人家不發稿給我,一定是我哪裡做的不好,或是哪裏得罪她了吧。
  難過的不是每個月少了一筆收入,而是我對這本雜誌的感情非常深厚,因為當它剛創刊不久,我就開始跑採訪了,而且這個跑採訪機會的獲得,是因為我總共寄了三次履歷表外加自我推薦信,面談過後才得到的。
  每一期做單元的時候,從找點開始、採訪拍攝到事後的撰稿,我都沒有馬虎過。而現在,還從以前三、四個小時可以寫完八頁,到需要一、兩天才能寫完八頁,速度明顯減慢,減慢的原因是因為,我更想在有限的、簡短的二百字內去表達出每個地方的特色,所以往往二百字就要磨上一小時,十幾、二十個點當然得要磨上一、兩天。

  而我對這本雜誌的深厚感情,不只是因為做了這麼多年,做了四十多期,是因為在我生活最困苦、一直領不到稿費的時候,這本雜誌陪我撐了下去。
  曾經有半年的時間,我的收入青黃不接,每個月我都會拿到一筆公司給我的差旅費,可能是八千元至一萬多不等,是讓我出差採訪搭飛機、租車、住宿、吃飯的花費,我就用那筆現金去過生活,把出差要用的機票、租車、住宿費通通刷卡,等到下個月稿費進帳再去繳卡費。
  就這樣,撐過了半年。

  在我心中,這本雜誌給予我的幫助,是不可言喻的。那份深厚的感情,不是任何雜誌可以替代的。而且我也相當感謝總編輯,在我短暫離開接搞生涯四個月以後,她還是又把稿子發給我寫。
  所以,當我接不到稿子時,我所難過及在意的並不是每個月少了一筆收入,而是我必須退出這本雜誌的製作。那是相當令人感傷的。
  不過,不能否認地,最後一次執行這本雜誌時,我面臨了這四年多來最痛苦的一次採訪及撰稿,因為雜誌企劃想介紹的地方太過無聊,以觀光產業來說,那裡尚沒有足夠的條件及完備的規劃去推廣給大眾,讓我覺得很對不起讀者。那種感覺,真的是很痛苦。

  我不知道新來的總編為何不再發稿給我,可能我真的哪裡做的不好吧!又或者是她想嘗試新的作者,或是找自己熟悉的作者。
  社會其實是很殘酷的,隨時有新的人等著取代你。記得兩年前我接手編輯一本航空雜誌之後,有一位我不是很熟的攝影師告訴我:「妳知道嗎?以前那本雜誌都是我在拍。」聽了之後,我可以感受到他話中的無奈,但是下次要發稿時,我還是不會第一個想到他,因為,無可避免地,我還是會先想到跟我比較熟悉,我比較信賴的攝影師。當然,發稿給作者也是一樣,我總是會先找自己信任的人,然後才會考慮到其他。
  或許,一本雜誌換編輯,就代表著會有一批新的人進來做這本雜誌。除非這個新編輯的資歷尚淺,會發給原本就在跑採訪的記者及攝影,讓比他經驗豐富的人去幫忙掌控雜誌的時程及品質。
  所以,對於這個世代交替,被排除的過程,我也應該要釋懷。畢竟,我也曾經是那個,讓一些原本有固定稿子可以接的外稿,嘗過好長一陣子再也接不到這本雜誌稿子的滋味。
  這樣一想,忽然覺得滿難過的。

  當編輯真的是一門學問。每次當我找不到人幫我跑無聊的採訪時,我就深深感嘆一次。那個時候,我真的深刻體會到,平常不發稿給人家寫,臨時要找人幫忙,沒有人想幫妳的那種感受。
  上週我要去濟州採訪,一個海基會的採訪問了十個人都被拒絕。當然,我一定先問經常發稿給她們或比較熟的作者,當她們一一拒絕我時,我開始猶豫著:「要不要問誰?」「問問誰好了?」
  可是,電話一直打不出去,因為平常好像很少發稿子給她們寫,找不到人才去拜託,我實在沒辦法這麼厚臉皮。真正打出去了,果然又面對一次被拒絕的命運。唉。連那些平常常發稿給他們的人都不想去了,更何況這些可能一年才發給他們一次的人。幸好後來令人感動的志偉得知我的困擾後說:「沒人要去的話,我去好了。」讓我實在很想痛哭流涕,真是大好人。
  雖然一年中得面對這樣的事件可能並不多,但是發生一、兩次也足夠我檢視自己了。我想,當編輯真的也是一門學問,不要常常發稿給特定的人選,偶爾也應該要想到其他的作者們吧!
  當編輯要的不只是能力,還要學習經營人脈的哲學。否則當初妳怎麼對待那些原本的外稿,現在人家就怎麼對待妳。
  接不到稿子,找不到作者,大概也是一種現世報。



楊小禎
2006.4.27
 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楊小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