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年多前,為了尋找五條港所留下的痕跡,我去了一趟台南的海安路,當時的海安路還很荒涼,當然也沒有現在的藝術造街,甚至連「五條港文化園區」這樣的名詞都尚未出現,不過神農街因為剛整修好,所以感覺上還比現在熱鬧一些。現在有種再度崛起後又落寞了的感覺。

這些年,走過全台這麼多老街,常常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,因為總會聽在地文史工作室的人說著,這裡以前有運河可以直通到房屋的後面,可以卸貨運貨。
我來不及見證那樣的年代,所以很難去想像腳下的土地曾經是一條河道,台南的五條港對我而言自然也是這樣。
怎麼去想像,腳下這片大地,曾經有五條河道呢?怎麼去想像,這條路、那條街,都曾經是台江內海的一部份?

在風神廟裡,我遇見了一名老人,他正興致昂然地對著一對遊客說著:「這裡以前是河道,這是碼頭,船直接開到這裡,在石坊前迎接文武百官,所以叫做接官亭。」當時,我忽然有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,站在石坊前,我試圖去想像當時的景象,恍惚間,眼前的巷弄忽然變成我在大陸周庄看到的水鄉景象,河道流經,舟行其中,河道旁人來人往,搬貨的搬貨,上船的上船……
我不知道早期的五條港跟我所看到的周庄有多大的差別,但是多了解台灣一點,似乎是我應該要做的。

五條港的範圍大約是成功路以南、新美街以西、南至中正路左右,五條河道宛若手掌的五指般伸展,在清朝雍、乾、嘉時期,利用河港發展而出的海上貿易,是台南府城的經濟命脈。

拜訪五條港可以從兌悅門出發,這座小巧的城門給我的第一眼就是無比的好感,說不上來為什麼,或許是因為它安安分分地「卡」在一個適合它的位置上。據說這座城門創建於清道光15年,為台灣府城大西門城的外城,以前有運河通往安平,由於城門以老古石(珊瑚礁)砌成,所以又有「老古石門」之稱,城門後方那條街就叫做「老古石街」。

沿著城門內的老古石街東行至金華路右轉,可以抵達供奉神農氏的藥王廟,走進廟裡來到神農街,可以看到兩旁洋溢著古樸風情的店屋,漫步其中還有老理髮廳、老商店,感覺時光在這裡停住了。
由地圖上來看,神農街是昔日五條港河道的「南勢港」流經之地。
 
走出神農街,即抵達海安路。海安路從前年開始藝術造街,當時媒體大幅報導,我雖無緣前往,但卻深受吸引,不過那些裝置藝術、攝影、壁畫作品,現在都已經拆除了,所剩的並不多,但是我還是看到不少遊客跑來這裡拍照留念。

我很喜歡和平街口的《請你跟我這樣做》,這是由全美戲院畫師顏振發畫出新舊產業的代表人物。當我佇立於此,聽到漫步而經的路人,指著牆上的人物詢問著小孩:「這個人是誰?」原來,這幅壁畫上的主角人物,也是真有其人,用意就是要透過這個牆面達到街區的情感交流。當然,我也學著他們高舉著雙手,比出屋頂的姿勢,拍下了紀念照。

夜晚的海安路十分熱鬧,兩旁集結了很多個性店家、露天餐廳,由於是假日,幾乎家家客滿。我想,來到了台南,白天及夜晚的海安路,都該走一遭。



楊小禎
2006.10.11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楊小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